30岁就要着手防范高血压
发布时间:2015-01-21
浏览次数:0

“要想在40岁以后不患高血压,公众在30岁的时候就要着手防范。”12月5日,北京军区总医院心血管病房主任和渝斌教授在健康讲座上提醒在职员工。

最佳防治年龄:30岁着手防范。据报告,我国现有高血压病患者3亿人,每年以1000万的数字在增加。前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办公室的一项针对北京市73家单位,近3万名18~65岁的职业人群的调研结果显示,平均年龄40岁左右的企业员工中,高血压患病率28.7%,远高于18.8%的全国平均水平。

影响血压的有遗传、年龄等不可改变的因素。年龄越大,高血压发病率越高,尤其在40岁以后。和渝斌强调说,要想在40岁以后不患高血压,公众在30岁的时候就要着手防范。

最佳生活方式:适度减肥、坚持运动、心理平衡。肥胖、压力大、抽烟、少运动、高盐等也会影响血压。为了有效保障中青年职工的血压稳定,和渝斌总结了最佳生活方式,即适度减肥、坚持运动、心理平衡。

首先,适度减肥。过去,高血压发病年龄常在45岁以后,而现在有些患者35岁、甚至25岁血压就高,其中一个原因是肥胖。其次,坚持运动。最好每天运动半小时以上,如散步、慢跑、游泳,避免举重等练肌肉的运动。另外,心理要平衡。来自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要找到合适的排泄口,如多与朋友聊天等。

最佳用药方式:莫盲目、莫跟风、莫停药。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卒中、心衰、肾病是其主要并发症。和渝斌说,高血压患者除了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外,适量服用100毫克阿司匹林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对年龄大于50岁,合并有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冠心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高血压患者来说,坚持服用阿司匹林一定是利大于弊的。

和渝斌教授特别提醒,每个患者的基础情况不同,用药需个性化。患者在用药时别盲目追求高端,不要一味追求新药、特药;也不要跟风周围的患者,听说疗效好就自行换药;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吃吃停停会导致血压反复;要坚信综合应用多种治疗方法,血压一定能控制良好。